
010-69842459
010-69842365
2021年11月17日下午,北京岩土工程协会常务副会长周与诚、秘书长牛大伟带队赴会员单位北京京能地质工程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交流。北京京能建设集团副总经理、京能地质主管领导沙元恒,京能地质党总支书记王文考,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蔡冠军等领导班子成员接待了协会一行。协会督察部和技术中心负责人共同参加。
调研组一行参观了京能地质厂史馆、文体中心、办公中心,并重点参观了蔡冠军岩土工程创新工作室、岳江潮测绘地理创新工作室、孟轲荆生态修复创新工作室、付志成地下空间开发施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和路剡奎环境机电创新工作室,听取了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成果汇报。参观完后,调研组还实地考察了公司鑫华源采空区充填治理项目并在项目部会议室就采空区充填治理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介绍,北京京能地质工程有限公司原名为北京矿务局综合地质工程公司,始建于1952年,其前身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直属第118地质勘探队,后改称北京矿务局地质勘探队,1987年改革转产岩土工程施工并开展了多种经营服务,组建北京矿务局综合地质工程公司(简称:综地公司)。2017年,综地公司由矿建集团托管,融入京能建筑板块,现有岩土工程勘察及设计甲级,地基基础施工一级,地灾勘察、设计、施工甲级,物探测试检测监测乙级,测绘乙级等二十余项资质。是一家以地质工程为主,及专业发展的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咨询,建设总承包及专业分包于一体的综合地质企业。在厂史馆,我们见到了京能地质提供并保存的1936年(昭和11年)日本生产的英寸测量仪,老前辈门五六十年代保存的北京市西南部岩石标本,1964年两弹元勋使用的同款手摇式计算器等等数百件与地质、测量相关的“文物”,每一件都是时间和空间的深厚积淀,每一件都是一个记录地质文化的基因密码,每一件都是记载历史变迁的珍惜图画,而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连接地质人的精神纽带。
交流会上,周理事长充分肯定了京能地质在技术创新、攻坚克难方面所做的工作,特别是在大粒径砂卵石地层长螺旋成孔技术,大孔径锚索技术,高陡边坡支护技术,自动化监测,采空区区域确定,超高压注浆,无人机测绘技术等方面做出的努力。他同时表示,协会是连接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政府之间的纽带,会员亦是协会的依托,京能地质作为我国较早成立的岩土工程“国家队”之一,可以将更多的科研技术成果向行业分享、展示,推动更多的创新技术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在协会的大家庭中与各会员单位、行业上下游及各部门建立更多的联系,分享更多的资源。
牛秘书长首先感谢京能地质公司各届领导班子一直以来对协会各项工作的支持,他表示协会成立的宗旨就是为广大会员做好服务,帮助会员反馈诉求、解决困难。在谈到京能地质公司的五个创新工作室时他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说这种创新模式在会员当中也不常见,专家牵头、团队协作,承接项目更有优势,攻坚克难力量更大,很有典型性和特点,京能地质能建立这么多的创新工作室表明在技术创新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他表示为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协会2018年就发布了“关于实施北京岩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鼓励广大会员和行业企业加快推进岩土行业落后技术转型升级,开展绿色环保替代技术研究,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并加快成果转化,着力构建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现代化岩土行业。希望京能地质能够依托创新工作室,加大科研投入,敢于解决行业难题,再创佳绩!协会将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北京岩土工程行业健康发展。
传说中有一片静土,住着古老的民族,每个人都能歌善舞,他们从不孤独,那曾经模糊的幸福,越来越清楚。在京能地质公司,每一个细节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体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模范的职工书屋,为忙碌的岩土人在闲暇之余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沉静思考的好去处,光是那飘逸着的墨香,形神兼备,清苦而厚重,温润而儒雅,矜持而高贵,定将陶醉四海宾朋友,七十年的光辉岁月、七十年的沧桑巨变,也仿佛在书页间渐渐蔓延开来!
调研最后,京能地质王文考书记表示,未来,公司将积极拓展优势专业,探索新业务模式,积极开发并做优市场,同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提高科技研发能力,重点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大力推进重大项目科研立项和创新科技成果申报,着重关注成果转化,全面提升现代化能力。同时希望通过岩土协会等组织的帮助,联系业内先进单位,对标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地质服务能力,努力打造成为行业领先国内一流的首都综合地质服务企业!